7月10日,山东师范大学中俄虚拟中文教研室的“名师讲堂”迎来了其第三场线上学术讲座,主讲嘉宾是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的“语”“文”关系处理模式问题、“本位”问题以及汉字大纲和词汇大纲关系问题,吴教授进行了深度的理论解析和多种解决方案的探讨,旨在探索体现汉语汉字特点的中文教学模式,为汉语教学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此次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教授主持。
吴教授首先探讨了词、语素和汉字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辨析了汉字(语素)的构词能力和汉字的构字能力,解构了“汉字学习难度”,指出了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字词比的调整帮助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能尽早享受到汉字的“红利”,充分发挥汉字在汉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随后,吴教授深入分析了“语”和“文”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汉语教学中处理二者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语文同步(语文合一,“随文识字”)、语文分进(语文双轨)和先语后文进行了深入剖析,形象地将三种模式具象化为“咱俩一起走!”“咱俩各走各的!”“别慌,以后再说”。继而,吴教授分享了他对三种模式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出关于“本位”问题的讨论。对 “词本位”“字本位”“本位”“二元本体论”的术语本质,对“基本字”及其相应词语的选择维度、指标、原则等进行深究,他认为“字本位”意味着一个核心概念:基本字,一个关键指标:字词比,一个运作策略:滚雪球。再进一步,从语言视角、文字视角、交际视角和教学视角讨论语素-汉字大纲和词汇大纲,对《等级标准》等大纲中的字表和词表的关系进行对比探析,结合《当代中文》等教材,介绍了入门阶段“三线并进”的教学模式、词汇教学中的“词字双向”教学模式、“双本位”理念下的“语文分进”模式和“以字率词”强化词汇教学的模式。
讲座的最后,吴中伟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作为山东师范大学中俄虚拟中文教研室“名师讲堂”系列讲座的一部分,本次讲座不仅为中外汉语教师提供了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的机会,也为汉语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中外教师聆听了吴中伟教授的精彩讲座,王其和教授做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吴中伟教授的讲座,并盛情邀请吴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良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