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山东师范大学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单位。

学院新闻

“圣彼得堡空中中文”项目启动仪式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教育峰会开幕式成功举办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点击量: 发布人: 返回列表


3月25日,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圣彼得堡空中中文”项目启动仪式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教育峰会中文教学方向专题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副总领事张晓庆,圣彼得堡市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罗泽夫·巴维尔·谢尔盖耶维奇,中国教育部语合中心副主任刘剑青,山东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夫海,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珊珊,圣彼得堡瓦西里岛区副区长瑟特诺娃·柳德米拉·佩特罗夫娜,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国际处副处长、政治学博士佐罗塔克雷林·奥列格·瓦吉姆维奇,圣彼得堡孔子课堂外方院长、“空中中文”项目俄方负责人张蕈丽,圣彼得堡国立32文化学校校长高勒书诺娃·奥柯桑娜·维克多罗夫娜等出席仪式。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由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马茂祥主持。

张晓庆指出,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教育合作始终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而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文化教育中心,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强调,“空中中文”项目作为两国教育合作的创新实践,通过远程技术有效推动了中文教学与文化互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民心相通。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语言教育、师资建设等领域的协作基础,为未来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罗泽夫·巴维尔·谢尔盖耶维奇表示,该项目通过远程教育技术革新中文教学模式,依托“虚拟教研室+云端课堂”平台,整合中俄优质教育资源,为圣彼得堡中小学提供系统性中文课程及中华文化深度教学。罗泽夫副主席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期待其为圣彼得堡基础教育体系打造可复制的国际化范本,并预祝合作圆满成功。

刘剑青指出,“空中中文”项目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落实中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两国友谊的重要实践。他强调,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和重要的国际公共文化产品,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母语国的有力支持。此次“空中中文”项目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为圣彼得堡中小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中文学习机会,还为本土教师搭建了专业培训平台。这一举措有效拓展了中俄基础教育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代际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夫海表示,中俄作为山水相连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山东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创新开展“圣彼得堡空中中文”项目,实现了教育国际化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力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此次研讨会汇聚中俄顶尖专家,重点探讨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与本土化教学资源开发,为探索数字化中文教育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平台。

周珊珊指出,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中俄教育合作的积极践行者,已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已累计培养百余名俄罗斯留学生,选派150余名中国学生赴俄交流学习,并与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合作首创“中俄虚拟中文教研室”,已连续三年成功承办俄罗斯本土教师培训项目。她强调,此次启动的“空中中文”项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将通过整合优质师资力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体系,打造智慧教育合作新典范。

来自圣彼得堡的俄方嘉宾分别在致辞中表示“空中中文”项目的实施和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中俄跨文化教育协作的维度,不仅为中俄两国基础教育协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更能推动教育合作成果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延伸,最终实现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启动仪式后的专题论坛上,中俄两国教育专家围绕跨文化教学实践创新等主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讨。

“圣彼得堡空中中文”项目作为中俄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双方从合作框架签署到具体实践落地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创新语言教学模式,为圣彼得堡地区乃至更多俄罗斯青少年提供优质中文教学服务,是两国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领域携手推进中文教学发展做出的新尝试。

2021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俄罗斯中小学生线上中文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项目、俄罗斯本土中文教师培训项目、“中俄友谊—薪火相传”“诗画田园 魅力乡村”等语言文化学习项目,启动了全球首家“中俄虚拟中文教研室”,连续4年向俄罗斯圣彼得堡孔子课堂输送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共75名,聚焦服务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着力提升俄罗斯学生中文水平,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同时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依托,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教育平台,共同推动中俄中文教育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