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山东师范大学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单位。

国际教育学院举办 “国际中文教育:体验、参与和胜任力” 学术讲座

时间:2025年04月17日 点击量: 发布人: 返回列表

416日上午,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455教室,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理解,提升学生教育能力素养,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政策与发展部副主任张胜勇副教授应邀“国际中文教育:体验、参与和胜任力”学术讲座,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茂祥主持。

张胜勇教授围绕孔子学院展开,全面介绍其发展历程、性质、人员构成及全球规模,剖析当下发展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新问题,目前已达成两点共识: 一是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中小学中文课程增多,学生群体低龄化;二是全球科技人才竞争加剧,中外产业经贸合作深化,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中文+”或“+中文”融合需求凸显。为此,沉浸式与“中文+”教学模式研究及人才培养成热门课题,急需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师资与志愿者。张教授鼓励同学们投身国际中文教育志愿工作,提升自身能力,融入全球发展;同时强调高校和基金会应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推动孔子学院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

在谈及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时,张胜勇教授系统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优势、参与方式及安全保障。他以孟加拉国政治动乱期间,志愿者与当地孔子学院人员通过热线保障安全的案例,展现团队互助与人文关怀;借助《20岁的我遇见20岁的你》视频分享青少年与孔子学院故事,强调国际中文教学需在跨文化互动中实践反思,提升综合能力。

结合自身经历与行业现状,张教授指出个人兴趣在学业规划中至关重要,鼓励年轻人敢于选择、付诸行动,坚守初心。他特别强调语言学习的价值,建议将其与专业特长结合以增强职业竞争力。

解读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时,张教授以“责任”为核心,强调从业者使命重大,应融入国家与时代发展。他结合世界中文大会筹备等经历,阐释个人工作与国家命运的关联,呼吁培养大局观,点明中文教育是个人与时代、国家紧密相连的桥梁。针对学生在专业与就业发展上的困惑,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提醒避免内耗,倡导以积极理性态度探索专业方向,为化解专业发展的心理困扰提供指引。

二十年来,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斐然。张胜勇教授指出,孔子学院的实践表明,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人文交流已突破传统边界,深入民众生活,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友好的重要纽带。此次讲座系统呈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前沿动态与趋势,以真实案例剖析深化了学生对专业责任使命的认知,激发了他们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情,为其在该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